/@Bravo and Go 这个其实是看学校的,只要不是滚动录取的学校,就不会出现你说的“邻近截止日期提交”就不考虑了的情况。
说越早申请越好,一方面是防止学校是滚动录取,另一方面,你早点递交了,学校也好知道你有什么材料没交全的,也好通知你。
对大多数学校而言,正常的录取流程是这样的:截止日期之后再整理材料,顶尖的学校可能不会通知再补齐材料,稍逊一筹的学校还会有个缓冲期通知你补齐材料。具体你看下下边的实录:
一、材料初审阶段(小秘委员会初筛) deadline之后1个月
大约发生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后1-2个礼拜。比如我们学校1月31日截止申请,作为研究生助理(简称Graduate Assistant,以下称呼小小秘)的我,2月10日被小秘们一个电话招呼过去整理申请材料。我们今年预计招收40个硕士,然后总共有700份左右的申请。
在材料初审阶段中,小秘委员会需要将合格的申请材料挑出来,送到C区(通过初审)。不合格的申请材料,送到D区(淘汰区,没有教授特地来把等候区材料提出来,其实就是拒信了)。
什么样的申请材料合格呢?第一,材料齐全(比如缺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缺英语成绩,个人陈述等等,材料一般直接申请材料直接放到D区),第二,成绩达到基本标准(往年一般是本科平均成绩达到百分制里的80,GRE320+3.5,TOEFL100;这些标准都会在网络上面公布),达到了这两个标准,材料会被送到C区,即通过初审。
同学们预计一下700个申请人到这一步会剩多少个?答案是大约320人。也就是说,大部分申请人材料不全,或者基本成绩无法达标!所以请同学们务必申请的时候关注一下录取要求,不然会白交申请费!
二、材料复审阶段(委员会审核) deadline之后两个月
之后我们小小秘和小秘们会把C区(初审合格区)的申请材料交给教授们,这时候教授们就出马了,教授们组成委员会,根据不同的国家对C区材料分类,偶尔也有教授,因为套磁的原因把极少数的学生材料从D区(淘汰区)里面拔出来放到C区;为了保证录取新生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分配给不同的名额,一般如下——
对于中国学生,申请人多的学校(比如中科大出国大户),会按照学校归类。申请人少的学校(比如一些南方的学校就全校就一个人申请)则把所有人材料放在一起。比如按照往年,我们一般分配是
注:复旦南大浙大等没有我们的专业,因此报名人数很少
永远不存在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竞争的问题,也永远不存在三本学生跟中科大学生竞争的问题,因为录取途径是完全分开的。
申请人数多的学校生源,主要比较的是他们的GPA。毕业于同一学校中科大的学生张某与李某,张某和李某大学4年修过的课程相似,张某平均分88分,李某平均分84分,即使李某GRE和托福都强于张某,我们也愿意录取张某。因为我们认为4年一贯的表现,比一两次考试成绩更说明问题。
申请人数少的学校生源,主要比较的是他们的GRE和托福。打个比方说厦门科技大学的赵某平均分88分,天津理工大学的刘某平均分84分。我们很难说赵某比刘某优秀或者不优秀,因为不同大学考核标准不一样,成绩高低没有说服力。所以申请人数少的学校,我们更重视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和有没有国际竞赛的获奖。
本科学校不够亮眼的同学千万别灰心,世界名校依然向你敞开大门。我们去年有个三本院系毕业的同学,我们整个委员会都没有人听说过他的学校名字,但是他托福110左右,GRE1500分,还拿过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不要他我们要谁啊?!(后来给了他奖学金他还没来555,桑心了我们)
通过比较不同的申请人,委员会最终决定提名40人进入B区(预录取区),另外约有80人左右的B-区(waiting list,有顺序),从上到下排列。其它200份材料送入D区(淘汰区)。
三、预录取阶段,deadline之后约3个月
这又是小秘和小小秘的工作,会google查询学校的电话或者院系的电话(不会通过申请资料),比如打电话给中国科大各个系的学生教务处,确认是不是有张某这个同学,平时表现不错吧。得到了差不多的答复以后,核对申请资料真实性完毕(入学时候还会再一次核对)。小秘们就发录取邮件给张某“I am pleased to inform that 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blabla university!...”然后给张某一个月的时间答复,正面答复后进入A区(正式录取区,发正式的信函和办理移民局手续),负面答复或者没有答复视为弃权,空位自动由waiting list进补。
/@荏苒柔木 好的这么详细 谢谢!
/@荏苒柔木 这个太赞了~~
/@荏苒柔木 这个太赞了~~
太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