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anmu.org-美国新本科申请系统CAAS对工薪家庭不是福音 】
美国常春藤盟校录取人的标准一直是一个谜。美国新申请系统(CAAS)的启用其实就藤校的一个新尝试,很好地印证了藤校对于优秀学生的标准,美国大学开始逐渐在申请过程中着眼于学生从九年级,甚至更早开始对于自我教育的安排和规划。这对中国学生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申请的难度不可避免的加大,尤其是对于那种出国留学规划得较晚的学生,或者家境比较一般的工薪家庭,这并不是一个福音,势必进一步加剧出国留学的不公平。
“极”早准备
想申藤校本身就应该“极”早准备,CAAS的引入更是加剧了这一点。较实际的操作实际是从八年级或九年级开始,也就是初二升初三的时候,学生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留学相关的材料了。要明确的一个误区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开始准备申请是可以先准备考试,再去准备课外活动,过程和步骤是分开进行的。而专家建议,在初二升初三的时候,目标留学的学生是需要标化考试、学校GPA成绩、以及课外活动,这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准备的。
初三的时候,学生明确了自己想要留学的目的后,首先要开始着手准备标化考试,即托福语言考试以及美国高考SAT考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两项考试的准备时间和周期都比较长,而且大多情况下需要考1-2次才能达到理想成绩。因此,在课业还没有进入到高中繁忙期的时候,学生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了。此外,在准备考试的同时,学生也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和培养,逐渐挖掘自身的能力和爱好,从而为升入高中后选择和安排课外活动做前期的铺垫准备。
初三升高一的时候,是一个很好了解美国的机会。因此,在中考结束后的暑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随着家长一起去美国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和生活。对于已经将藤校列为目标,甚至是已经明确自己目标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在此期间去到目标院校实地探访,和当地的学生交流从而初步了解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模式。这一过程,是初步让学生判断自身发展是否与留学美国相匹配,从而坚定留学目标。
进入高一和高二后,则是学生将大部分的经历着眼于课外活动的过程。对理科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开始关注当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竞赛或研究课程;对社会学科有兴趣的同学则可以关注比较磨炼性情的社团活动等。此外,专家建议,有能力和精力的同学可以去参加学生会的竞选或者学校的辩论社团。因为,美国大学总体录取的一个关注点是申请者是否参加过领导力培养的相关活动,从而具有一定的领导力特性和气质,而学校的竞选和辩论是两个比较明确培养和展现学生领导力的活动。
在学生自我摸索、自我探知的过程中,家长的辅助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很多家长在辅导学生留学准备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课业和标化考试,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探索爱好和兴趣的过程。很多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但这两种能力在学生早期教育中很难找到展现的载体,因此也就被家长忽视了。因此,在早期准备留学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寻求学校老师或者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共同挖掘并确定学生的特质。这个学生与家长共同探索自我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为了能迈入藤校做铺垫,更多的是一个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长与学生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收获。即使未来录取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一过程也是扎根于学生和家长内心深处的教育果实。
考试分数必须高
与其它美国TOP大学相比,藤校在录取时一定是更注重也更希望看到申请者与众不同的亮点和特质。和国内应试教育考大学不同,美国藤校的录取过程中,分数占有一定的权重,但绝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是,敢于申请藤校的学生本身硬性条件一定非常优秀。因此,对于把藤校列为目标的学生对于分数这样的硬性标准只需要达到学校的要求即可,不必过于苛求绝对的高分。
成绩达到了“不拖后腿”的标准后,就是对于软性材料——申请文书的准备。首先,要早准备。对于申请藤校的学生要从八年级九年级就开始进入准备材料的过程,因为相比于普通名校,藤校的招生官更看重学生在初等教育中的自我成长、自我认知的过程。所以,对于藤校申请来说,与其说要“做”一份亮点与众不同的文书,不如说是需要在学生八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寻找自身与他人不同的出彩之处。今年的美国大学申请改革和CAAS的出台也很好地印证了藤校对于优秀学生的标准,美国大学开始逐渐在申请过程中着眼于学生从九年级,甚至更早开始对于自我教育的安排和规划。
挖掘自身爱好
其次,一定要挖掘自身爱好并坚持下去。很多学生对于藤校的申请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一定是拿过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奖项的“天才”学霸才能得到藤校投来的橄榄枝。天赋的确是展现个人能力很好的表现形式,但天赋异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天赋不够突出的学生来说,如何得到常春藤梦校的offer呢?很简单,寻找自身的爱好和能力所在,并坚持实践。藤校追求的是学生有足够强大的自我认知能力,挖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爱好和能力,并且能在繁忙的课业中有精力去完成实践的过程。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曾经有一个被藤校录取的学生,除了成绩比较优异之外,申请文书中其实没有看到特别出彩的奖项或者经历。但是,他曾经从小学开始每天坚持跟着学校田径队训练跑步,风雨无阻。这个经历传达给招生官的并不是这个学生超凡的毅力,而是学生在文书中表达了自己为何对于跑步的热爱,并且阐述了在课业压力下,自己依然能找出时间坚持训练。这样一个经历和文字的结合,招生官看到的是一个学生对于自我认知的过程,并在能在保证课业优异的同时完成对于爱好的追求。这样一个有潜力的学生就匹配了藤校对于人才的定义。
本文来源:http://www.qianmu.org/article/3483.htm